改革從農村發軔,向城市推進,市場經濟的大門由此打開;設立經濟特區,開放沿海港口城市,中國經濟進入世界經濟大循環……社會活力和創造力噴涌而出,演化成推動制度變革的強大力量。
當過放牛娃,開過照相館,辦過電冰箱配件廠,研究過裝潢材料,造過摩托車——1998年,歷經多次創業的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開啟了中國民營企業造汽車之路。
“遇到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才有我們這些人參與市場公平競爭的機會。”李書福說。1998年第一輛車下線,2010年8月收購沃爾沃汽車公司100%股權,今年2月收購戴姆勒公司9.69%股份……吉利汽車迎來大發展。
40年來,市場主體數量從不足50萬戶增加到1億戶以上;2017年底,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183.5萬億元,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制造業總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商品短缺和憑證供應時代一去不復返……
大國轉型:發展思路轉變引領經濟質變
長江上游支流赤水河,發源于云南,流經貴州,在四川境內匯入長江,是國內唯一一條未被開發的長江支流,生態價值彌足珍貴。
今年2月,云南、貴州、四川三省簽署協議,按照1:5:4共同出資2億元設立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基金,分配比例為3:4:3,為三省共同守護一江清水建立了機制保障。
中華民族母親河發展道路的轉變,折射著發展理念的深刻轉型。
伴隨經濟引擎的高速旋轉,結構性矛盾加劇,產能過剩、風險上升、環境惡化、資源瓶頸等一系列矛盾和問題開始凸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
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從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到新發展理念……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內涵不斷豐富,發展實踐更為全面。
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進入新時代,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一條高質量發展的道路正在繪就。
北京中關村、上海浦東、深圳南山,杭州的互聯網、合肥的人工智能、西安的航空航天、貴州的大數據、長春的生物醫藥……今日中國,一個個創新高地正在崛起,一個個新興產業集群蓬勃生長,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數字印證著新時代中國經濟的內生質變——
2017年,全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增加值相當于GDP比重的15.7%,創新驅動指數比上年增長13.4%,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2.13%,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8.9%;
2018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至53.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8%;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8%,內需成為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力量……
一個指向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正加快構建,一場更為深刻的變革正在發軔。
夜色中的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高樓(9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塑造空間:在內外聯動格局重塑中贏得更大發展
幾十年前,吉林省吉林市孤店子鎮還是一片荒草甸。如今,荒地上建起村屯,村屯發展為城鎮,優質稻米生產、精深農產品加工、溫泉冰雪旅游三產融合發展,孤店子鎮打響了名氣。
這是人類史上城鎮化變革的偉大奇跡:
17.9%到58.5%,這是40年中國城鎮化率的變化。2013年至2017年間,就有8000多萬農村轉移人口成為市民,昔日“鄉村中國”快速邁向“城鎮中國”。
40年前,改革開放打破桎梏,規模龐大的人口流動大潮塑造著充滿活力的中國;
進入新時代,以深化改革撬動,鄉村振興和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相得益彰,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刻下深深印記。
40年來,中國城鄉區域空間格局不斷打開,釋放出空前巨大的發展潛力——
新世紀以來,面對區域發展差距不斷拉大的形勢,西部大開發、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格局逐步形成。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察局馭勢,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著力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以京津冀協同發展探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經濟密集地區有序疏解功能、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優化開發模式;
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以“一帶一路”建設構建統籌國內國際、協調國內區域發展新格局……
40年來,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與世界共同成長、共享機遇——
不久前結束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來自五大洲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代表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40萬名境內外采購商云集,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
“200多家《財富》500強企業在進口博覽會租用了展位,就如同全球經濟本身。”美國《華爾街日報》如此評價。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引領一個開放大國加快走向世界。
“卡特彼勒1975年進入中國,分享了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隨著中國基礎設施升級和城鎮化深入,更多機遇在不斷涌現。”美國卡特彼勒全球副總裁陳其華說。
世界大變局,中國大發展。來自中國的開放新信號令全球矚目。
逆市上揚!2018年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約為4700億美元,同比驟降41%;同期,中國吸引外資額度增長6%,超過700億美元,高居世界第一。
一次性提升32位!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一期營商環境報告,把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的排名從第78位提升至第46位,稱贊中國相關領域改革“令人驚嘆地快速且有效”。
大道致遠,海納百川。
十月的南粵大地,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地標——深圳。
總書記堅定有力地說:“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再來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轉載鏈接:
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12/03/c_1123799984.htm